陕西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冷劲松博士主讲长安经济法学论坛第一百六十九期《化险融通 众行致远——我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初心与创新》
2018年10月30日19时30分,长安经济法学论坛第一百六十九期在西北政法大学雁塔校区研究生综合楼四楼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特邀陕西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冷劲松博士发表主题演讲——《化险融通 众行致远——我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初心与创新》。西北政法大学兼职教授、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前总经理、西部纽银梅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前董事长安保和先生,陕西省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苏虎超博士,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院长王莹莹副教授,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讲师杜坤博士应邀与谈。本次论坛由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法治陕西协同创新中心、西北政法大学“地方不良资产管理法律问题研究”青年创新团队共同主办,西北政法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强力教授主持。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有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王健教授、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席晓娟副教授、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高新区审判庭王娜庭长、陕西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规划部副总经理任海燕女士、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合规总监曲莉女士、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法律合规部总经理杜小璇先生等多位学术及实务领域的专家学者,来自陕西金资、长安银科资管、西部证券、西部期货、西安银行、兴业银行、长安信托、北京观韬律师事务所、陕西合恒律师事务所、我院及其他各学院120余位博士、硕士研究生聆听了本次讲座,座无虚席。
讲座伊始,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王健教授代表学校对冷劲松博士和各位嘉宾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冷劲松博士现任陕西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担任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副主任、投资银行总部总经理,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等职务,金融从业经历丰富。
冷劲松博士演讲中,首先阐述了不良资产与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经济下行引发企业经营困难,在企业内部形成经营坏账,其在金融系统中则反应为金融不良资产,不良资产的累计形成金融危机。他认为,不良资产并非是没有价值的资产,只是在现实条件下不能给持有者带来预期收益。因此,不良资产的管理是创造价值的经营行为。国际上,通常采用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做法管理和处置银行的不良资产。
冷劲松博士的演讲内容以“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现在在哪里”、“我们将到哪里去”三个哲学命题为脉络,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讲解,回顾了我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经历,总结实践经验,展望行业发展趋势。
第一部分是我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历程。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有企业存在内部治理不完善、粗放式经营、社会负担沉重等问题,企业经营效率低,亏损严重,负债率高。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直接融资市场不发达,贷款为主要的融资手段,加之1996年到1999年我国GDP增速连续下滑,导致国有企业的高负债不断转化为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加大了国有银行的经营风险和金融系统性风险。为解决上述问题,1999年国务院借鉴国际经验,相继批准成立了信达、东方、长城、华融四家不良资产管理公司,标志着我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起步。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资投行进入我国市场,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2002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银行业规模迅速扩大,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健全。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快速提升,四大不良资产管理公司通过政策性债转股持有的企业股权大幅增值获益。2004年,财政部发布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有关业务风险管理办法》,允许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商业化不良资产收购以及开展委托代理等业务,四大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开始搭建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标志着不良资产管理公司政策化阶段的终结,开始向商业化转型。2004年至2008年,为配合国有四大银行改制上市,四大不良资产管理公司采用竞价收购、交叉承接的方式对国有四大银行的不良贷款进行大规模的剥离,降低其不良率水平。2012年后,不良资产管理行业不断走向市场化,表现在参与主体扩容,不良资产扩容,业务种类扩容,金融牌照扩容等方面。
第二部分是我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处理不良资产的主要手段。以2012年温州民间借贷、上海钢贸危机的爆发为导火索, 不良资产再次大规模问世。与前次不同,此次不良资产的来源以民营企业为主,表现为中小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量的增加。在此情况下,国家政策不断松绑,于2012年明确规定,每个省可以成立或授权一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参与本区域内不良资产的收购与处置。随后,2016年允许各省增设一家地方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并且对不良资产转让主体的地域限制有所放松。借此,地方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得到相应发展,截至2018年,经保监会备案的地方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共计59家,主体数量加速扩容。除此之外,地方不良资产管理公司的股权结构也更加多元化。关于不良资产的收购与处置,冷劲松博士认为,不良资产的收购方式不断市场化,包括公开竞价、挂牌交易以及其他方式,处置手段更加多样化,包括自行清收、委托清收、对外转让、债权重组、资产重组、债权转股权、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冷劲松博士详细介绍了债务重组,资产证券化,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三种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债务重组是一种非传统的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其优点是运用范围较广,不足是与资本市场运作的结合度要求相对较高。具体运行模式是挖掘存在流动性困难但仍有发展价值的企业,通过债务更新、债务合并、以股抵债等方式将信用风险化解的关口前移,帮助企业恢复正常的经营。不良资产证券化是指将不良资产经过一定组合,使其具有比较稳定的现金流,通过提高信用,转换为在金融市场流动的证券。主要适用于小额且分散的不良债权,例如因个人信用贷款而产生的不良资产,银行通过概率性统计分析,预测现金流,使用此种方式有针对性的处置不良资产。债转股于2016年被列为降低企业杠杆率的七种方式之一,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在“债”与“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将债权的种类分为正常类债权、关注类债权、不良类债权,可以是不包括民间借贷形成的银行债权、非银行金融机构债权以及其他类型的债权,可以转化成的股份形式也已经从股权范围延伸到权益融资的范畴。
第三部分是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未来走向。当前,我国经济总体上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但历史上积累的各种问题和风险也正在不可避免的一一浮现。与此同时,中美贸易摩擦的阶段性升级状态、持续发酵的P2P网贷平台挤兑风险事件的发生以及不断增长的不良资产总量,要求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协助化解相关风险。在此经济形势下,防控金融风险,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国家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地方不良资产管理公司、金融机构以及政府之间应该搭建互动机制,合作共赢,实现信息共享,资金融通。依托互联网技术建立互联网不良资产平台,围绕不良资产业务提供信息数据、交易撮合、催收服务、金融融通等多项业务,以应对不良资产市场的扩容和激烈的竞争。
最后,冷劲松博士认为,我国不良资产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法治环境,行业的新变化与新形势将进一步推动法治创新方向。良好的制度设计不仅有利于不良资产管理的规范化运作,防范道德风险,也有利于各参与主体在经营发展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避免违法违规风险。
与谈环节,安保和先生首先点评了冷劲松博士的演讲,他认为冷劲松博士的演讲脉络清晰,观点明确资料详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处置手段、未来走向娓娓道来。接着,他发表了对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观点。他认为,不良资产与金融行业共生,并不是某个国家某个阶段的特定产物。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发现价值,优化资产配置,而不良资产在金融行业的定位正是资产的配置问题。企业的经营与不良资产行业的运营中皆存在风险,但不能因此而界定不良资产率越低越好,企业的发展需要衡量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风险与收益之间存在一定的正向相关关系,风险过低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收益增长。不良资产管理是将风险在市场上进行重新配置的过程,在特定时空内,利用有效的财务手段及法律手段正确处置,不良资产就会转变成为优良资产。
苏虎超博士是1992级经济法系本科生,他首先表示,时隔22年后回到母校十分欣喜,认为冷劲松博士为大家带来了一场案例鲜活,内容丰富,具有开拓性思维的精彩演讲,使同学们接触到金融领域的相关实务内容,并对此产生深刻的认识。通过详细的概括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历程,向大家提供了如何化解不良资产的全新视角。不良资产的化解问题,无论是宏观领域,还是微观领域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探讨。他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他认为,金融行业的风险主要以兼并融资为主,主要来自银行信贷风险,即不良资产问题。从某种程度上看,不良资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其成因具有复杂性,不仅微观层面因优胜劣汰而导致的企业退市,而且宏观层面经济发展的周期性,都会产生相应的不良资产。宏观调控中,要发现风险、识别风险、处置风险,在具体管理不良资产的过程中,应当引入市场,依法处置,遵循市场化,坚持法治化,同时依靠互联网技术提高效率。
王莹莹副教授高度评价了冷劲松博士演讲,认为冷劲松博士借用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的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时提出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现在在哪里”,“我们将到哪里去”的三个命题为框架,详细的讲解了我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走向,将哲学视角与金融理论相结合,是一场高质量的精彩讲座。同时,王莹莹副教授向冷劲松博士提出不良资产的认定标准、地方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与四大不良资产管理公司的合作模式、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不良资产处置等交流问题。冷劲松博士回应认为,根据我国银行的风控机制,将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级分类,其中次级、可疑、损失三类归为不良资产。根据目前的经济形势,地方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与四大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之间的关系从竞争转向合作,地方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发挥“本土化”的作用,双方利用各自的资金优势与管理优势,取长补短,合作发展。在“互联网+”时代,应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公开信息,处置不良资产。
杜坤博士与谈时,发表了三点看法:第一,不良资产处置过程的核心是市场化和法治化,要在不良资产处置方案中的权利义务部分与不良资产的处置模式上贯彻和落实市场化和法治化;第二,互联网时代是不良资产处置的窗口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处置不良资产的效率,在这个过程中,并非是单纯的将线下的模式迁移到线上进行复制,而是要实现互联网技术与不良资产实体处置的耦合;第三,非金融机构处置不良资产时要将公平与效率并重,非金融机构通常使用催收、诉讼、批量转让等方式提高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在此过程中,应注重公平因素,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形式改变信息不对称的局面,推动非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处置向市场化和法治化的方向演进。
互动环节,现场嘉宾和同学积极提问,包括地方金融监管局向地方不良资产管理行业颁发相关业务牌照的可行性、如何协调地方金融监管局履行职责间的关系、处理不良资产的有效性、农村资产处置的特殊性等问题,冷劲松博士及与谈嘉宾对此逐一做出了专业的解答。
通过本场论坛,同学们不仅对我国不良资产管理的相关理论、发展历程、运行模式有了深刻的理解,也对如何法治创新,推动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产生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23时10分,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